今年启动建设“深圳国际志愿者学院”

2015-03-05 14:43:31    编辑:组织与宣传部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 李世卓

    今天是3月5日全国学雷锋日,也是深圳第10个“义工节”。在志愿者节日到来之际,昨天,深圳市义工联总干事李琼做客本报“民生面对面”栏目,就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深圳志愿者服务国际化、专业化、制度化趋势,全市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等市民关心的话题,与网友互动。他透露,在今年,深圳将要启动建设“深圳国际志愿者学院”,这在全国尚属首家。

    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目标已实现90%

    深圳是全国第一个系统性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目标的城市,“志愿者之城”建设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李琼介绍,目前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显示,《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目标指引》提出的20项具体目标中,18项已经实现、2项正在推进中,我市“志愿者之城”建设目标已经实现90%。

    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110万,比2010年翻了两番,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超过10%。从年龄看,35岁以下的占70.7%,青少年成为深圳注册志愿者的主体力量;从学历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2.63%;从政治面貌看,中共党员占10.9%、共青团员占18.9%,一大批党员、团员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在志愿服务中发挥带头作用。

    深圳的志愿服务已成为党政联系群众的“连心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景线”以及补充公共服务的“正能量”。问卷调查显示,近97%的市民表示志愿服务在交通文明、扶困助弱、社区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5月启动“深圳国际志愿者学院”建设计划

    2015年是深圳初步建成“志愿者之城”的收官之年。那么下一步,深圳的志愿者建设还将会有怎样的新举措呢?李琼向市民介绍,下一阶段,深圳将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国际化。

    一是探索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深圳标准”,围绕一流法治城市建设,以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完善志愿者注册和退出、培训管理、考核激励、项目管理等8项制度,研究制定未来五年“志愿者之城”建设规划,探索志愿服务制度化“深圳标准”。二是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的“深圳质量”,以人员、项目、技术、资源四要素联动为抓手,发展专业志愿者队伍,深入推进智慧型“志愿者之城”信息化体系建设,完善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整合资源机制。三是打造志愿服务国际化的“深圳名片”,围绕一流国际化城市环境建设,建设国际志愿者学院和深圳志愿者(义工)博物馆,加强与港澳地区、国际友城、国际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交流与合作。

    李琼透露,深圳国际志愿者学院和深圳志愿者(义工)博物馆将成为下一阶段“志愿者之城”建设的重要平台。“国际志愿者学院计划今年5月份启动,目前正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等合作开展前期工作,将采取‘1+10+N’的模式运作。”

    李琼介绍,在市级层面,依托市义工联和深圳青年学院的力量,建设全市层面的国际志愿者学院。在各区(新区)和重点的志愿者组织中,打造10个特色项目和品牌内容,作为国际志愿者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志愿者学院将立足深圳、辐射珠三角、面向粤港澳、依托国际资源,打造“一院五中心”,建设志愿服务的国际研究中心、培训教育中心、国际项目研发中心、督导评估中心、国际交流中心。

    而志愿者(义工)博物馆将依托在建的深圳青年宫进行建设,目前正在开展功能规划和设计。具体将承担志愿服务历史展示、文化推广、项目研发、培训研究、国际交流等五大核心功能,目标是建设成为深圳展示“志愿者之城”形象的重要标识,打造成为全国第一家志愿文化展馆。

    志愿者服务由量向质转型

    深圳志愿服务发展多年,已经处在从“量”到“质”的转型发展阶段。当前,如何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和专业化水平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李琼表示,深圳下一步将从三方面来推进和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一是培育专业化志愿者队伍。研究放宽法人志愿者组织的注册条件限制,积极推动志愿者组织法人化。鼓励各行业部门出台支持专业人才参与志愿服务的政策措施,引导医生、教师、律师、社工、专业救援人员等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使拥有专业资质的志愿者在队伍中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

    二是推动志愿者岗位化服务。探索公共部门运用志愿者岗位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政府主导下的社工公益派遣模式,在医疗、公交、口岸等系统试点“社工+义工”岗位化服务,并逐步向全市公共部门推广。

    三是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按照“有统一的品牌、有稳定的队伍、有相对固定的服务领域和场所”的标准,推动志愿服务从活动向项目化管理转变。

   

    社区志愿服务发展

    我市社区志愿者 已达40万人

    目前,我市社区志愿者达40万人,社区志愿者队伍超过1600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了143个社区志愿服务U站,为居民提供扶贫助弱、教育培训、社区平安等7类常规服务。

    今年,深圳还将从三个方面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一是推广社区U站建设,新建50个社区志愿服务U站,力争社区U站总数达到200个,拓展社区志愿服务的平台。二是引导志愿者就近参与社区服务,以社区U站为平台,建立“社工+义工”的工作模式,组织社区志愿者参加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组织医生、公务员、律师等专业志愿者进社区,为社区提供专业的志愿服务。三是探索志愿者社区回馈机制,推广30个“社区爱心银行”项目试点,鼓励志愿者以志愿服务时间兑换积分,有需要时再以积分兑换社区服务项目,激励社区居民相互服务。

     

    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

    多功能电子义工证 将进一步推广

    此外,深圳还将大力推动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已经初步建成“一证”(电子义工证)、“一库”(志愿服务数据库)、“多终端”(“志愿深圳”微信服务号、网站、手机APP、二维码、POS移动终端等)的智慧型“志愿者之城”信息化体系。

    据介绍,下一步,深圳首先还将完善智慧型志愿者信息化体系,推广“电子义工证”,实现志愿服务的计时、计分和打卡等功能。完善“深圳市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功能,方便广大市民通过微信、互联网等方式了解志愿服务信息,促进志愿者和服务项目之间的供需对接,实现“人人愿做志愿,随手可做志愿”;其次,推进志愿服务信息共享和集约利用,将志愿服务信息纳入我市社会建设的“织网工程”,实现志愿者服务信息与“织网工程”相关信息的对接,实现市、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联动。

    市民网友问答

    问:我是去年刚刚来深圳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请问如何报名做志愿者?有哪些类别可以选择?

    答:有志于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入志愿者队伍。比如“线上”的方式有:关注“志愿深圳”的微信,还有登录深圳市义工联的官方网站等;线下的方式:可以在全市的志愿者服务站报名加入。深圳目前志愿者服务的类别主要有几大类:第一类是提升城市文明服务,包括教育培训、环保服务等;第二类是扶困助弱,包括助老、助残、帮扶特殊病患等;第三类是参与社区建设,包括参与社区里的应急、消防等。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