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义工赴川交流:博物馆劲吹“志愿服务”风

2016-03-04 10:12:56    编辑:志愿者部

  

  深博志愿者赴川交流。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文/图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志愿者之城”深圳有这样一群“红马甲”,他们兼具热情与智慧,活跃在深圳历史文化的窗口——深圳博物馆。无论寒暑,无谓春秋,从2008年位于市民中心东翼的深圳博物馆新馆开馆至今,7年来他们一直兢兢业业,用汗水和知识,向每一位前来深圳博物馆参观的观众传递5000年中华文明的美好。墙内开花墙外香。深圳博物馆志愿者的故事在全国文博界颇有口碑。受四川博物院之邀,5日前2015深圳“文化志愿宣讲团”赴四川展开为期5天的文化交流。活动期间,由14名深圳博物馆志愿者组成的文化宣讲团队走进四川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博物馆展开互动交流。

  引入外力 博物馆服务升级离不开志愿者

  从十多年前兴土木拼硬件,到前几年重视展览策划,再到如今的比服务、重教育,深圳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王雯感叹说,中国各地博物馆发展越来越“健康”。 作为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近年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日渐凸现。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志成表示,在现有编制下,博物馆想要扩大影响力,推进社会教育,必须引入志愿者服务。

  早在2008年,深圳博物馆新馆开幕时,深博就向社会公开招募了志愿者。这些年,在深博参观时,您或许曾经留心到一群“红马甲”,他们热情地为您讲解展览,或者忙碌地搬运器材、布置会场。他们,就是深博的志愿者,深圳的“文化义工”。数年前,四川博物院曾到深圳学习深博的志愿者经验。如今,两地文化义工在座谈会上,彼此畅所欲言,互相切磋,更显情深。

  据四川博物院公众服务部副主任杨晓华介绍,四川博物院在2009年新馆建馆之初即赴深圳学习,随后组建了文化志愿者团队,至今在册人员已达100余人,从周二至周日,不间断地为观众服务,“深圳的经验对我们帮助很大。”

  “志愿者在川博不单单是提供讲解,我们希望培养志愿者的家园意识,与观众、博物馆馆员互为家人。”杨晓华表示,2014年,四川博物院成立“志愿者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制度,从刚开始的单一讲解服务进而渗透到博物馆的每个岗位。“不仅是讲解,大型临展的主持、翻译、培训工作也都有志愿者参与。”

  自我管理 为“最可爱的人”营造家园

  在国外,尽管志愿者为社会提供服务也是无偿的,但是政府会在公共领域,比如银行信贷、买车买房等方面,为志愿者开绿灯。但在国内,由于志愿服务还是新事物,相关配套尚未完善,志愿者提供服务可谓真真正正“不计回报”。

  谢志成感叹说,志愿者是最可爱的人。川博志愿者中有一位年逾70的何爷爷,而深圳博物馆也有一位1938年出生的志愿者陈勉爷爷。在座谈会上,何爷爷与陈爷爷热烈交谈,握手拥抱,大有相逢恨晚之感。谢志成说,在川博,很多观众不知道川博的领导班子,但是都认识何爷爷。深圳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王雯亦表示,深圳文化界领导都认识陈爷爷。

  志愿者有热情,但博物馆如何把志愿者力量用好,让他们各施才华呢?这方面,深圳做了一些探索。作为全国最先注册义工法人社团的城市,深博的志愿者不仅被纳入到了深圳义工联体系,并且一早成立了深圳博物馆志愿者自治管理委员会,实现了自治管理。而深圳博物馆也积极为志愿者提供培训服务,并为他们提供活动场地,营造志愿者的“家庭意识”。王雯说:“志愿者为博物馆服务,博物馆也应该为志愿者们服务,让他们在博物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深圳博物馆志愿者自治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张婕说,深博志愿者自治管理委员会不再流动作业,而在深圳博物馆的帮助下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并经过数年发展,日益壮大,市民都亲切地称呼她们为“深博红马甲”。

  “我们既有团歌,也有固定的培训活动,首个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走进博物馆》也在筹备当中。”张婕说。“致力于承传、弘扬、推广文化的志愿者,我们已经从自发自愿参与到以此为志愿、理想。”这是张婕对“文化义工”的定义,“既是文化的传播者,又是知识的吸收者,双向互动,相得益彰。”

  学习培训 不断为文化义工增值

  从2008年深博新馆开馆至今,深博一共招募了近10批志愿者,目前深博志愿者已达2145人,其中小小志愿者340人,成人志愿者320人,团体志愿者1485人,总数位居全国前列。鲍静是2008年深博招募的首批义工,她在此岗位上已经服务了7年。记者曾在元旦、春节等公共假期,见到鲍静为观展者讲解。

  在“志愿者之城”深圳,深圳的文化义工也走在全国前面。记者了解到,早在10年前,深圳便成为国内率先在公益性文化场馆启用文化义工服务的城市。自2006年以来,深圳博物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图书馆等文化场馆都陆续组织成立了相对稳定、成型的文化义工队伍。以深圳博物馆为例,其组建志愿者团队已有8年,目前拥有的志愿者常规队伍,成为本地文化义工队伍当中的佼佼者。

  “文化义工”为何在深圳这么火?王雯表示,其中既有开风气之先的优势,也离不开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基”。特别是受港澳影响,高校中志愿者团体普及较早、参与公益活动的风气浓郁,加上深圳有许多管理运作成熟的大型图书馆、博物馆,对文化义工的需求量大,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近年来文化义工热潮在深圳不断升温、参与人群迅速壮大。

  与普通志愿者不同的是,文化义工除了有热情,还得有文化。被朋友们戏称为“号码百事通”的深博“明星义工”雷镭表示,作为一名文化义工,他在博物馆提供讲解服务的追求就是要把观众“讲嗨了”!“博物馆有定期给我们培训,但是局限于讲解词,观众不会满意,还得自己学习、发挥。”雷镭说。

  志愿者鲍静也表示,在这些年的讲解服务中,不仅传播了中华历史文化,自己也得到了提升。(记者 刘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