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关于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的意见》的通知

2013-08-06 10:28:30    编辑:

深团联字〔2013〕16号

印发《关于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的意见》的通知

各团区(工)委、大鹏新区组织人事局,各区(新区)社工委,各区民政局、新区社会建设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团市委、市社工委、市民政局制定了《关于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     深圳市社会工作委员会     深圳市民政局

                                            2013年7月31日

关于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深发〔2011〕1号)、《关于建设“志愿者之城”的意见》(深发〔2011〕24号)和《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服务“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深府办〔2011〕111号),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建设共建共享,现就推动我市志愿服务社区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工作意义和目标

(一)重要意义。社区志愿服务动员组织社区居民(志愿者)就近就便服务社区、改善民生,是社区居民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重要抓手,是促进社会建设共建共享的重要载体。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促进社区民生改善;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志愿精神,推进“志愿者之城”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居民参与社区自治,促进社会建设共建共享。

(二)总体目标。按照一年内覆盖1/3社区、两年内覆盖2/3、2015年末在全市基本实现全覆盖的目标,推进志愿服务社区化。具体包括:

1. 社区参与更加广泛。社区志愿者人数达到社区常住人口的10%以上,鼓励社区志愿者每人每年提供40小时左右的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的公众参与面不断扩大,志愿精神成为社区家园意识和居民生活时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社区志愿服务深入发展。社区U站在社区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打造成为社区居民自助服务平台和社区志愿者之家。社区志愿组织体系更加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蓬勃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供需有效对接,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和电子义工证覆盖到80%以上的社区志愿者。“社工+义工”的服务模式在社区全面推广,基本建成“社工+义工10分钟服务圈”。

3. 社区志愿服务作用凸显。社区志愿服务在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实现自我管理服务的有力抓手。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同感明显增强,社区服务效能和居民自治能力明显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质明显提高。

二、确立工作品牌和内容

(三)建设社区U站。借鉴城市志愿服务U站运行的成功经验,在全市所有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社区U站,打造社区志愿服务的实体阵地。按照有统一的标识、有相对固定的场地及配套、有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有相对明确的服务项目、有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有规范的工作指引等“六个有”的规范要求扎实推进社区U站建设工作,不断丰富软硬件设施,使社区U站成为动员社区居民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的重要依托。

(四)扩大社区参与。尊重居民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引导社区居民注册成为志愿者,鼓励社区志愿者每人每年提供40小时左右的志愿服务。积极发动党员、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法律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等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到所居住或工作的社区注册成为志愿者,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每月至少带头参与1次社区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发挥工青妇等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法人志愿者组织,鼓励符合条件的社区志愿者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五)打造“6+1”品牌服务项目。组织社区志愿者依托社区U站、结合社区实际开展七类志愿服务活动:一是扶贫帮困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病重者、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二是教育培训服务,通过知识讲座、免费培训、义务家教、法律咨询等,推动科技、教育、卫生、法律等知识进社区。三是文化娱乐服务,依托社区图书室、文体广场、“大家乐”舞台等举办文体娱乐活动,培育社区广场文化、楼栋文化。四是居民生活服务,提供垃圾分类、“四点半学校”、义务护工等服务。五是社区平安服务,协助开展义务巡逻、安全检查、纠纷调解、驻点守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六是社区矫正服务,协助开展青少年维权和特殊青少年社区矫正等工作。七是其他方便社区居民参与,服务社区民生的志愿服务活动。

(六)建设“社工+义工10分钟服务圈”。完善“社工+义工”联动机制,加强专职社工和志愿者的联动互补、互动共进,通过构建社区U站、城市U站、绿道U站以及其它常规服务点相结合的志愿服务网络,就近开展志愿服务,力争到2015年在社区基本建成“社工+义工10分钟服务圈”,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志愿服务。

三、完善工作机制

(七)建立岗位开发机制。坚持组织化和社会化相结合、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探索社区志愿服务岗位开发新模式。推动社区服务机构与志愿者组织合作,在社区图书室、日间照料中心、福利院、党团员活动室等,开发定时、定点的常规化社区志愿服务岗位。

(八)完善招募培训机制。以社区U站为主阵地,以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和电子义工证为抓手,建立社区志愿者招募信息发布、资格审核、实名认证的招募管理制度。坚持基础理念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和岗前集训相结合,建立优秀义工代表、骨干义工、老义工对新义工“传、帮、带”的机制,通过邀请社区“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担任义务培训讲师等,力争为社区志愿者每人每年提供不低于6个小时的培训。

(九)健全长效激励机制。推动将社区志愿服务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和积分入户评分内容,将社区志愿者纳入“五星级义工”、“百优义工”、“义工服务市长奖”的评选范围。以社区为单位,定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每月之星”、“年度优秀项目”等评选活动,加强对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项目的表彰激励。

(十)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把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纳入社区服务中心的评估范畴,定期开展监督评估。

四、强化工作保障

(十一)加强工作统筹。市“志愿者之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在社区层面,由社区综合党委领导,居委会指导和支持,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社区综合团委共同参与,社区社会组织具体承接和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十二)加强政策引导。将志愿服务社区化纳入社会建设、社区建设和社区综合团委建设的工作范畴和发展规划,将社区U站纳入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项目,制定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的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各项目标、任务,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

(十三)加强信息支撑。将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纳入社会建设“织网工程”,完善“志愿服务数字地图”、“志愿服务时”、“在线预约服务”等功能,提升社区志愿服务的运作效率。将中华志愿服务网与深圳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对接联动,互认双方系统注册有效性。探索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与社区家园网对接联动,推动80%以上的社区志愿者纳入信息平台管理,实现社区志愿服务需求、项目、岗位的在线发布和实时动态管理,实现社区志愿者、居民、志愿服务机构三者互动和供需对接。

(十四)加强经费保障。把社区U站纳入社会建设“风景林工程”、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综合团委的经费保障范畴,保障社区志愿服务的必要工作经费。协调财政等相关部门加强对社区U站志愿服务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公益基金会、慈善团体等出资出力,支持社区志愿服务。

(十五)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通过召开现场会、服务项目推介会等,推广优秀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以点带面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在社区信息栏、宣传栏、电梯间、道路广告位等设立志愿服务宣传专区,在社区家园网开辟社区志愿服务专栏,大力宣传社区志愿服务的基本理念、活动项目和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