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深圳共青团动员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
11月27日,广东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南方日报整版刊登了《深圳共青团动员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赴田间地头 解乡亲难题 到县镇村寨 书青春担当》专题报道,讲述深圳共青团动员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用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奋斗故事。
从组建大学生突击队深入村镇,到深度参与“青年乡村规划师工程”“青鹏计划”等青字号品牌活动,众多深圳青年在田间地头解乡亲难题中找到价值感和新方向,实现“双向奔赴”,亦在县镇村街里挺膺担当,书写下一段段动人的青春之歌,助推“百千万工程”全面深化开创全新格局。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决策部署,团深圳市委制定《2024年深圳共青团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十项措施》,多措并举推动深圳青年在落实“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深圳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陈俞彤今年过得非常忙碌。作为学校“药到病除”实践团的骨干,她寒暑假都随团到汕尾海丰县可塘镇多个白粉虱高发地区采样、测序分析和田间试点。
“当提出的生物农药综合治理方案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并表达合作意愿时,我们受到莫大鼓励,也坚定了为优质中国粮而努力的决心。”陈俞彤说。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硕士生赵心如的暑假也是在乡村度过。作为学校“智创乡境——全生命周期公共空间赋能者”团队成员,她与同伴走进深汕小漠镇南香村探索实践乡村规划。
“未来的乡村建设要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青年乡村规划师大有可为。”赵心如乐在其中,并在朋友圈写下“小日记”。
美国留学归来的“深二代”创业青年杨紫锋近两年则多次往返于深圳和省内外多个地市的乡村一线,不仅完成了6000多亩林地流转,建了两个茶叶初制基地,还修通了茶农连接茶园与外界的10公里山路,让百户茶农直接受益。
在他看来:“一些乡村好物非常具有商业价值,希望将对乡村的美好印象和社会价值、商业价值结合起来,让乡村更加美好。”
从国际大都市到乡村田地间,三位年轻人的足迹和心境变化正是当下不少深圳青年的缩影——针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广东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号召各地立足当地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绘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从组建大学生突击队深入村镇,到深度参与“青年乡村规划师工程”“青鹏计划”等青字号品牌活动,众多深圳青年在田间地头解乡亲难题中找到价值感和新方向,实现“双向奔赴”,亦在县镇村街里挺膺担当,书写下一段段动人的青春之歌,助推“百千万工程”全面深化开创全新格局。
扎基层:两万高校青年师生赴田间地头 “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
随着深圳高校迅速崛起,在校青年师生成为挺膺担当的有生力量。为引导其建功基层,深圳共青团力促校地合作,打破高校与基层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依托“百千万校地通”小程序构建线上供需对接平台,动员大学生组建青年突击队,到县镇村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
一方面,动员深圳基层单位聚焦岭南特色产业、乡村集体经济、文化创意、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出848个项目需求,其中深汕“传统岭南特色房屋商业化改造设计”、福田“青年公园设计”、宝安“沙井蚝文化及产品宣传”、光明“打造玉塘非遗国潮文旅IP”、龙华“残障青少年学业辅导”等567个项目成功与高校结对。
另一方面,组织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9所高校团委新组建一批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其中736支与基层单位结对成功,深入到深圳及河源、汕头、汕尾等地市基层服务。
陈俞彤所在的“药到病除”实践团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该团依托深圳大学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团队组建,自2018年起聚焦岭南地区农业高发的虫害、菌害、草害进行科研攻关,2022年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赴汕尾、惠州、潮州等地进行病害调研治理及生物农药推广。
“队员从本科到博士都有,专业覆盖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等。与汕尾海丰县结对后,我们针对‘可塘镇白粉虱、红火蚁等病害以及汕尾荔枝采后冷链保鲜成本高’等问题,运用RNA生物农药及生物保鲜技术,服务水稻病虫害防控、番茄灰霉病防治、荔枝采后保鲜等领域,申请了5项国家专利。”陈俞彤说。
更让她受鼓励的是,不少公司肯定了其农药应用前景,表达了合作意愿。“这坚定了我们为优质中国粮而努力的决心,未来将继续深化与各对口合作地区的合作,将新型防控技术和绿色保鲜技术推广出去。”陈俞彤说。
而在更多乡村,大学生突击队的“十八般武艺”还远不止于此: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有‘荔’可图”突击队聚焦荔枝新品种的推广与农村旅游业发展,前往10余家农业合作社和旅游相关企业推广学校荔枝产品改良培育技术合作项目,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丝’悟菠萝”突击队在湛江徐闻县,结合俄语区国家特色,创造了菠萝套娃“阿娜娜萝”卡通形象,打造中俄英三语宣传片和手册,上线俄罗斯电商平台,新增超14万份销量,助力徐闻菠萝品牌走向世界。
暨南大学深圳校区“暗夜使者”实践团聚焦暗夜社区营造,为南澳西涌社区设计冰箱贴、防水袋、扑克牌道具等系列文创产品,开发西涌特色文旅研学路线,增强西涌文旅品牌影响力。
南科大医学院团委(筹)负责人李琳童则带着青年学生赴河源市龙川县铁场镇,以集中义诊、入户随诊、健康讲座和社会调研等形式下乡义诊,有效改善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
“我们整合校内外优质实践资源,形成‘高校育人—县镇搭台’‘县镇需求—高校供给’双向共赢模式,已组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88支,引领学生立志做新时代好青年。”哈工大(深圳)校团委副书记林坤说。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深圳共青团组织全市各高校已组建逾千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约两万余名青年师生通过“高校—县区”结对模式,针对基层群众所需准确“开题”“解题”,坚持“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破解县镇村产业难题,26个团队获评省级重点团队。
聚重点:服务深汕高质量发展 “到‘主战场’打一场漂亮仗”
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事关深圳高质量发展大局,也是“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之一。聚焦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圩镇建设等领域需求,深圳共青团推出三大引才项目,通过引入高水平人才资源助力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提级跨越发展。
“我们争取团省委将深汕特别合作区纳入‘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推动在那儿单独设置10个乡镇综合服务岗,以村干部当‘师傅’、高校毕业生当‘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招募应届毕业生到深汕特别合作区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五方面振兴开展为期1年的基层服务。”团深圳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郑晓吟便是其中一员:“大学期间的志愿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服务社会的价值,心中也悄然萌生了助力乡村发展的种子。我想将所学回馈乡村,用实际行动提升村民福祉。”
建筑学院的赵心如也有个“乡村振兴梦”。今年暑假,她参与了团深圳市委联合哈工大(深圳)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试点实施的“青年实干家计划·青年乡村规划师工程”,与建筑设计、城乡规划等专业师生一起,围绕和美乡村建设开展鹅埠镇下北村空间规划研究、赤石镇老街新风活化设计、小漠镇南香村小公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赵心如说,学校共派出9支青年师生团队,大家设计调查问卷、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当地需求、与有关部门沟通、反复现场勘察、拟定设计方案,深入大小村庄,掌握一手情况,最终提出了一套全生命周期的乡村空间微改造解决方案,在保留乡土特色的同时,创新空间设计和模块化产品开发,实现乡村改造运营同步的质的飞跃。
“我们之前就想给村里做规划,但一来没有资金请规划公司,二来就算做出规划也没有资金建设,所以专业规划一直停留在想法阶段。自从哈工大(深圳)的师生来了后,便有了专业支持,想法成为现实。”一位乡镇干部感慨道。
目前,项目已初具成效,既助力深汕特别合作区乡村振兴和“一主三辅”产业发展格局构建,也探索了高校科研成果在地方的转化与运用新机制。
“未来的乡村建设要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筑设计不能只重视高大上的标志性建筑,还应该服务基层,青年乡村规划师大有可为。”赵心如在朋友圈写道。
据悉,除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外,深圳共青团推出的“青年实干家计划”,还在南山、宝安、龙岗、光明、坪山、大鹏等基层一线开发攻坚岗位,组织一批全日制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报名,以“假期(课余时间)线下为主、平时线上为主”的方式开展实岗锻炼,目前已开发岗位百余个,近九成报名者已成功匹配上岗。
促共建:打造乡村振兴品牌项目 “用城市资源助乡村可持续发展”
与陈俞彤和赵心如还是在校学生不同,“深二代”杨紫锋是在留学归国创业时,通过参与深圳青年兴乡培育“青鹏计划”,开启了对乡村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融合发展的探索。
该计划由团深圳市委和腾讯公司联合推出,也是深圳共青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发动各界社会力量和群体投身“百千万工程”,打造一批乡村振兴品牌的重点项目。
首批“青鹏计划”学员共40名,重点包括深圳本地股份合作公司的基层干部和青年人才、在深创新创业青年和港澳青年等群体。学员在6个月的培训中,深入乡村一线,与乡村CEO、村干部、村民面对面交流,体验农事作业、农耕文化、乡村风俗、农民生活,深度了解乡村。
杨紫锋小时候有在村里成长的经历,儿时记忆最深的就是外公泡一壶热茶,这让他始终对乡村有着根深蒂固的情感。
2021年,经过严谨的市场调查,杨紫锋把茶产业作为了创业方向,一头扎进深山里,从生产源头做起,建设基地、硬化生产道路、建设茶叶初制所,并创新了“基地+茶农+现付”模式,让茶农就近交付鲜叶、即时收到茶款,保障了茶农部分基本生活收入。
为了召集更多优秀的有志青年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杨紫锋在团深圳市委的支持下,牵头成立深圳市青年创新发展促进会,并成为“青鹏计划”其中一个承办单位。
深圳宝安黄田村“95后”青年阮浩斌是受到杨紫锋影响,也投身到乡村振兴中的本土青年之一。深入乡村后,他被村民们的真诚、朴素、勤劳打动,也希望把这种精神带到城市青年中,让城里人认识到乡村的更多价值。“企业家的成功不一定是从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协同发展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阮浩斌说。
“我们明显感受到,几个月来大家不仅了解到真正的乡村,也正在做出创新创业的新探索,带着城市资源助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为村”发展实验室负责人肖黎明说。
这种转变也是中国农业大学MBA国际会议中心主任、教授付文阁对“青鹏计划”的观察:“当把关注点聚焦在意义、价值上,企业的决策行为、经营方式都会发生重大变化,会更加从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融合的路径去考量,在利己与利他之间寻找一种新平衡。”
目前,“青鹏计划”正持续对首批学员跟踪培养、投资项目跟踪培育,并将组织学员到深汕特别合作区、河源市开展乡村实训、挖掘创业项目。同时,团深圳市委还举办了“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片区培训班,联合省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组织深圳及汕头、河源、汕尾、潮州等4个省内对口帮扶地市共175名青年创业者、青年村干部开展课程培训和现场实训。
振乡村:衔接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 “凝聚帮扶合力守住防返贫底线”
“百千万工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引领各界青年走进县镇村的同时,深圳共青团选派优秀干部,协同其他组团单位以“钉钉子精神”压茬推进对口帮扶河源市和平县浰源镇的驻镇帮镇扶村行动。
既着眼镇村长远发展,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既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又努力推进教育文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比如,在民生领域多措并举。建立监测机制,每月走访困难群众,通过延续精准扶贫时期的“一对一”帮扶机制,解决其实际问题;协调深圳爱心企业捐赠医卫消毒用品、便携式心电图机等物资,改善卫生院就诊条件;对接深圳市志基会、深圳儿童医院等单位为浰源镇全镇在校(园)学生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升级打造集镇委党校、妇女儿童之家、青年之家、文化艺术中心、百姓书吧、志愿服务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近600平方米浰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搭建为民服务的综合平台。
挖掘浰源镇文化资源,组建“浰源文化志愿服务队”“民乐团”和各村广场舞队伍,助其登上深圳大家乐舞台和音乐厅,并举办“龙行龘龘”乡村春节联欢晚会及“五一”专题音乐会等。
帮扶教育就是帮扶未来。发动爱心企业参照“深圳标准”为浰源中学建设智慧教室,可容纳学生120余人,配备LED大屏、智慧教育平台、摄像头等设备,集远程课堂、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搭建享受深圳远程教育资源的平台;为浰源中小学捐赠直饮水工程,共30台饮水设备约40万元,改善教师学生饮用水条件;促成浰源中学与福田外国语学校(景秀)结对帮扶,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教学条件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15名镇上困难学生前往深圳开放职业技术学校免费就读,报销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等费用;开展“浰源学子深圳行”“浰源学子讲堂”等活动,帮助浰源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比“输血”更重要的是“造血”。针对浰源镇的发展瓶颈,深圳共青团规划先行,邀请深圳大学城乡规划专家编写了《浰源镇乡村振兴规划(2022—2027)》和《山下村旅游发展规划设计》,为浰源镇的乡村发展模式、产业升级等做出系统谋划,致力于把浰源镇打造成集山水古镇、生态旅游、绿色农产等一体的生态宜居圩镇,擘画镇村发展蓝图。
实施人居环境攻坚行动。围绕山下村、赤龙村、圩镇主干道开展人居环境示范带建设,组织大学生于江西入粤主干道周边开展圩镇白墙彩绘美化等项目,打造了339省道人居环境提升示范带,重点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广积分制试点,发动群众参与,推动人居环境常态保持。
在最关键的乡村产业发展上更是多方协调整合资源,包括培育新型农业主体,为浰之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争取到贴息贷款15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直接带动当地就业;联系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引入新的红薯、西瓜、水稻等优质高产品种,通过示范带动实现全面推广;引进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帮扶,将浰源镇设为公司水产采购基地,带动全镇水产养殖业发展;联动省农科院举办浰源水产养殖培训班,提升全镇水产养殖质量和水平。
数据显示,目前组团单位已自筹资金约475万元,消费帮扶137.26万元,筹集社会帮扶资金和物资503.86万元,累计发放金融贷款超6000万元。
聚力赋能“百千万”,青春建功正当时!接下来,团深圳市委将持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好省、市关于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引领广大青年在“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中绽放新的青春光彩。
相关文章
- [12-02]全省总冠军!深圳市中学教师团干厉害了
- [11-30]关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的预告
- [11-30]奥运冠军携手青年讲师团走进哈工大(深圳)
- [11-30]专访王芊懿:双冠王→博士生,她从未停止向上
- [11-30]湾区青年 | 徐小川:国家级青年人才的“翻山越岭”
- [11-30]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爱心志愿者情暖大鹏
- [11-29]来深圳大学生,万套房免费住!
- [10-09]七届深圳市委第八轮巡察完成反馈